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

真藥醫假病,真病沒藥醫,只能靠自己(下)

 





   

        72歲的H先生,一直有痔瘡的毛病,幾乎一、兩個月就會發作一次,重則大便出血,輕則肛門腫痛。吃了消炎藥就好轉,但是還會復發。他也經常查找網路上面有關痔瘡的資訊,但是對病情病沒有幫助。

        痔瘡是肛門附近的組織、血管形成的,大腸是人體的排泄器官,排除身體不需要的東西。排泄不順暢,能量卡在肛門,就形成痔瘡。相對應情緒就是,該離開自己的能量,都彈回自己身上了。例如:該抒解的情緒積壓在心裡、該說的話吞回肚子裡、該有的行動被壓抑。

        H先生的情緒來源是妻子,妻子非常強勢,什麼都要聽她的。他為了家庭和諧,選擇隱忍與配合。如果可以找到其他的情緒出口,那還好,但是並沒有。

        他的原生家庭有幾個兄弟,但在父母眼裡,都是「沒有出息」的那種,只有他最乖、最有成就。大人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。他聽長輩的安排,選擇「有用、能賺錢」,但是「自己不見得喜歡」的職業。

        這個職業他做得很好,但是童年那個真正的自己就被壓抑了,變成大家眼中的「他」。婚後也用同樣態度來面對妻子,他不想處理跟妻子的衝突,於是選擇逃避與隱忍。

        年輕的時候,身體元氣好,吃點藥就可以治好痔瘡。年紀大了,身體老化,痔瘡的發作越發頻繁與嚴重。

        所以調整跟妻子的互動模式,是他必須要做的功課。每當跟妻子又有衝突時,問問自己當下心裡真正想說的是什麼?

        我請他把想說的話說出來,為了避免吵架,口氣、態度就要注意了。至少不再逃避,也趁此觀察當自己說出想說的話時,感覺如何?心情變化如何?

        H先生的女兒私下告訴我,能不能改變夫妻互動模式,還是要看媽媽的態度,如果媽媽不肯服軟,最後爸爸還是會妥協。這點我同意,所以H先生要先肯定自己、相信自己,他的磁場就會轉化,接著就能影響妻子的磁場也轉變。大家都能生出智慧與勇氣改變現狀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跟小時候的自己連結起來就很重要了。我問H先生小時候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最喜歡做的?他說小時候非常喜歡塗鴉、畫畫,他現在也曾經嘗試畫畫看,但是畫不出來,因為已經找不回童年那個充滿創造力、海闊天空的感覺了!

        我詢問藝術設計系的朋友,該怎麼讓他重新踏出第一步?朋友建議可以去學畫畫,朋友說:「我一直以為畫畫是不用學習的,但我最近發現,人們經過學習後會比較有自信去畫,而這是能夠快樂畫圖的前提!」

        H先生一聽畫畫課,很有興趣嘗試,於是報名一個戶外寫生的課程。第一次上課他很開心,老師也因為他很快掌握技巧而多教了他其他的繪畫技法。最後的作品也很精彩!

        期待透過繪畫讓他展開一條新的路,重新認識自己、肯定自己!進而療癒自己的身體、心靈。

        回到主題,「痔瘡」是假病,「真病」是他逃避問題、不敢面對自己的「心」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真藥醫假病,真病就不是靠醫師、藥物治療了,而是透過自我反省,從苦悶、折磨中學習到教訓時,完成功課,「疾病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!

 

  

 

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

真藥醫假病,真病沒藥醫,只能靠自己(上)

 


 



        先來定義名詞:

       「真藥」是指中藥、西藥、草藥、復健、推拿、針灸、開刀、化學療法、順勢療法‧‧‧等等,所有的治療方法。

        「假病」是指「真藥」可以治好的症狀或是疾病。

        「真病」是指「真藥」治不好的症狀或是疾病。包含必須長期服藥,停藥又會發病的疾病。也包含反覆出現的疾病,也就是這次治療好了,下次又復發。

        身體上、心靈上任何的不舒服或是出現異狀,只要靠「真藥」治療得好的,都不是真的生病,只是暫時的失衡而已,處理一下,很容易恢復。而「真病」大多數是心理因素引起的,「真藥」治不好,只能靠自己,解藥在「心中」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65歲的L女士長期腰酸、肩頸僵硬、手麻、膝蓋酸痛。幾十年來,她一直有持續治療,但是時好時壞。最近她看骨科,照超音波,醫師說頸椎跟腰椎某幾節滑脫,膝蓋則是退化。這是因為肌肉緊繃,壓迫脊椎,進而對神經造成壓力。

        我推拿她的脊椎,發現她的脊椎兩側肌肉緊繃,尤其是肩膀跟大椎穴附近肌肉鼓起厚厚、硬硬的一大塊。她說年輕的時候按摩師就常常說她的肩膀很硬。

        推拿的效果只能維持兩天,緊繃的肌肉又會引起酸痛、麻。於是我告訴她,這不是單純的肌肉緊繃,是因為精神緊繃,才導致肌肉緊繃。只有心裡放鬆了,身體才會輕鬆。我問她是不是閒不下來?

        她說她只要一想放鬆、沒事做,就有罪惡感。而且想做的事情一刻也不能等,得馬上行動。腦袋轉個不停,手邊的事情還沒有做完,就想到下一件事,而且催促別人配合。如果事情不如預期,她就會發火。於是給身邊的人很大的壓力!

        這是她幼年嚴格的教育使然,小時候被大人灌輸要「努力」、「拼命工作」,為了得到大人的讚許,這種「不得不做點什麼」的行為模式伴隨她一生,根本放鬆不了。她很難想像有人光看著雲、吹著風就可以度過時間。

        我告訴她,膝蓋酸痛,就是在告訴你,該放慢腳步了,不要一直拼命往前衝;肩頸僵硬,就是在說「放下吧!」沒有什麼是「非這樣不可」的,心裡有彈性,身體就會柔軟。

        請她打破小時候大人給的框架,原本習慣用「能做多少事情」來評估自己的價值,現在改為「能放棄多少事情」為目標。悠閒的時間,請欣賞綠樹充滿生命力的新芽,看看藍天白雲,好好的品嚐一杯溫開水。

        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自己多有能力、過得多精彩,而是能悠然的欣賞這一路的風景。

        L女士的酸痛是「假病」,「真病」是停不下來,一直要做這個、做那個的「心」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另一位56歲的L女士也是放鬆不了,她認為沒事做就是在浪費生命、浪費時間。她對孩子的責任感很強烈,隨時配合孩子的作息而行動;孩子上學的時間,她則自己有工作,也報名各種課程,填滿所有的時間。晚上習慣晚睡,因為要把握時間做點什麼。

        她的肌肉緊繃、肩頸僵硬、手臂酸痛。脈象顯示她過度消耗自己。

        她總認為自己的成就比不上家中姊妹,而且姊妹們各個言語犀利、字字鋒芒,修理人毫不留情,她只有挨打的份!

        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下,讓她覺得要努力前進、越飛越高,目標還在遠方,不能鬆懈!

        我請她調整生活步調,得放棄一些東西,才能放鬆,心裡放鬆了,肌肉才能放鬆,所有的酸痛很容易處理的。

        不論我們處在什麼狀態,只要對自己還有不滿意,內心就不安,就會過度消耗自己來達成目標。所以要接納自己真正的樣子,不用把時間花訓練自己成為說話高手,接受自己就是反應慢,把精力用來發展其他的可能。

        L女士的肩頸僵硬是「假病」,「真病」是對自己過度要求、不安的「心」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       「真藥醫假病,真病沒藥醫。」的真義就是身體疾病反應的是內心的緊繃與糾結。如果有長期的不舒服一直糾纏著自己,請看向自己的內心,只有自己可以讓自己解套!

        包含重大疾病,癌症、甲狀腺、躁鬱症‧‧‧等等都是喔!

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

已經切除甲狀腺,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?

 



 

        這是一個讀者問的問題:「我已經切除甲狀腺,請問我長期依賴甲狀腺賀爾蒙,這個狀況是不是不能逆轉了?我不吃西藥會頭暈很厲害的。甲狀腺沒有了,會造成身體有什麼不協調嗎?」

        這個讀者有點後悔,如果早點知道,原來可以不用切除甲狀腺的!

        我告訴她,既然已經切除了,就不用糾結在「甲狀腺」上面,我們可以從甲狀腺的源頭處理。甲狀腺的源頭是「肝臟」,好好保養肝臟,讓身體、心靈處在平衡的狀態,依賴甲狀腺的機率就少一點。

        再來,人體非常精密,各個腺體的分泌都是為了平衡身體、心靈狀態,如果身體、心靈非常混亂,就需要身體不斷感應、運作,消耗大量能量來分泌各種化合物,讓我們回到平衡。

        相反的,如果我們的身體、心靈都很放鬆,就是平衡的,自然減輕沒有甲狀腺帶來的影響。所以,不要擔心,有方法的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首先是「情緒」問題。有兩個方向來思考,一個是「有話不說」,另一個是「愛生氣」。

        甲狀腺位於喉部,會產生病變,是因為能量卡在那裡無法流通,於是就形成節結、腫大、腫瘤。喉部跟「說話」有關,大多數是有話不說、不敢說。例如:心裡想說「不要」,但是怕得罪人、怕別人生氣、不好意思拒絕、為了討好別人,還是心不甘、情不願的說「好」。

        嘴巴上只說一個「好」字,但是心裡卻會長篇大論的抱怨對方,或是得花幾十分鐘安慰自己、平衡自己。

        還有一種狀況是,心中有話想說,但是壓抑自己,不說或是不敢說。

        長期下來,該說出去的話、該發散出去的能量卡在喉嚨,身體承受不住,就生病了!

        有話直說,不怕得罪人?當然不是這樣。得罪人的大部分不是說話的內容,而是說話的態度。所以大原則是「做自己」,但是說話的語氣、用字遣辭就要調整了。

        還有,有話不一定跟當事人說,可以寫日記,在安全的地方大聲說出來、喊出來,還可以跟大樹說、跟寵物說‧‧‧

        只要能量流動起來,我們就會放鬆一些,一旦放鬆,整個情勢都會轉化。

       「愛生氣」容易讓肝臟受傷,能量卡在肝臟,阻礙原本肝臟的工作能力。影響的範圍非常的廣,包含消化、月經、乳房、甲狀腺。

        對於愛生氣的人來說,大多數會認為是「別人惹我生氣」,但不是的!別人的行為是「中性的」,是我們自己解讀成「善意」、「惡意」。所以請看向自己的內心,問問自己為何要生氣?為何會覺得心浮氣躁、想發脾氣、想罵人?

        是怕被別人看不起?愛面子?感覺自己不如人?

        正在生氣的時候,最好離開現場,去打球、騎腳踏車、走路等等,從事一些會讓身體流汗的運動;或是打棉被、摔枕頭、用力撕紙等等,可以發洩情緒又不會造成傷害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再來談談「身體」問題。肝臟最怕三個,熬夜、火氣大、生悶氣。

      「熬夜」很容易理解,就是太晚睡了!如果是暫時的因為考試、工作必須熬夜,這段時間一定要飲食清淡,減少油膩、火氣大食物傷害肝臟。每天出門曬曬太陽、走走路,這樣才可以讓睡眠的品質好一點,減少熬夜的傷害。

         但是,還是不熬夜的好!我們應該都有經驗過,晚睡一天的耗損,花三天都補不回來!

       「火氣大」幾乎都是「吃」來的。油炸、油煎、油炒食物;胡椒、辣椒、咖哩;烤過的麵包、餅乾、零食;雞、鴨、牛、羊肉;咖啡、牛奶、羊奶;巧克力。

         請吃清蒸、水煮的食物。

       「生悶氣」請參考前一段「情緒」問題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如果只是出現甲狀腺的症狀,但是還保留甲狀腺,試試看剛才說的方法,會改善的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   最後,任何身體的疾病,都在反應心靈的狀態,所以處理身體,也要覺察自己的內心,然後改變,就能療癒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   每個腺體的分泌量,會隨著身體、心靈狀態不同而不同,固定吃某一個劑量的甲狀腺素,會不會也是一個「混亂」?

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

純天然的食物,一定可以吃嗎?

 



 

        我們害怕食物中有農藥殘留、化學添加劑,因此我們非常渴望純天然、無添加的食物、食品。而且我們幾乎沒有防備的就往嘴裡塞。

       這些純天然的食物沒有問題,有問題的是我們的身體能不能吃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D小姐54歲,因為眼球癌症手術摘除左眼球。7個月後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肝臟,肝臟有一個2.2公分的腫瘤,經過3個月化療,肝臟的腫瘤不但沒有縮小,還長大到13.6公分。肚子僵硬、膚色暗沈。

        後來吃馬鈴薯餐一個星期,有感覺精神、體力好轉。一個月後,原本僵硬的肚子有軟化一點,心情也好了起來。

        吃了一個月的馬鈴薯餐,她對馬鈴薯已經沒有胃口了,於是搭配媽媽做的韓國泡菜一起吃,這是她最愛的酸、辣口味!也是她維持了幾十年的飲食習慣。

        做泡菜的食材都是朋友自種的無農藥蔬菜,所以從產地到餐桌都是令人安心的!

        吃了4天泡菜,不得了!D小姐肚子發脹,肋骨下方到肚臍,鼓了起來。雙腳水腫,脫下襪子可以看見明顯而深的鬆緊帶凹痕。走路不太平衡,因為皮膚緊繃、腳踩在地上會痛。

        D小姐問:是不是吃得太鹹、太辣了?我回答:是啊!鹽巴會把水留在身體裡,水分排不掉,就水腫了。辣的食物會引起發炎,於是肚子鼓脹。

        她的脈象明顯肝火大(肝臟發炎),我請她吃回馬鈴薯餐,還要運動,才能強心、利小便。她不解的問為何要強心?我告訴她,雖然她的症狀好像跟心臟沒關係,但是心臟沒力,水是排不出來的。

        她又問:泡菜是我媽媽自己做的,為何這麼天然的食物不能吃?我回答:因為你吃了會水腫啊!不管這個東西多麼天然、多麼珍貴、多麼好,你的身體處理不了,就不能吃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62歲的G先生胃癌,住院治療三個月後出院,在家修養。某天走路時發現自己眼睛模糊,差點跌倒。G先生跟家人認為眼睛的問題要補充維生素A,剛好鄰居送來自己種的純天然、無農藥的紅蘿蔔,G太太開心的把紅蘿蔔打汁給G先生喝。

        喝之前G太太有打電話來問可不可以喝,我告訴她不可以,紅蘿蔔濕氣很重!但是G先生還是試喝一小杯,感覺沒有什麼問題,於是又喝了一大杯。2個小時後,G先生開始咳嗽不止、氣喘、呼吸不順暢。把家人都嚇死了!

        G太太疑惑的問:「為什麼不能吃?紅蘿蔔是鄰居自己種的,沒有農藥,很安全啊!」我告訴她:紅蘿蔔沒有問題,有問題的是G先生。他身體非常虛弱,心臟沒力,紅蘿蔔濕氣重,一下子這麼多水進身體裡,造成心臟很大的負擔!於是引起肺部的症狀。(就跟心臟有問題的人,容易導致肺部積水而喘不過氣來一樣。)

 

☆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40歲的S小姐,某天下午23點吃了3顆親戚自己種的金棗(橘色,長度大約34公分,橢圓形,外皮像橘子。),她知道不能吃水果,但是親戚一直硬塞給她,還勸說:「自己種的,安心的吃!」。剛吃下肚,肚子就痛了起來!

        痛到晚上5點多,她熱敷肚子後,才稍微好一點。晚上7點我幫她按摩肚子,她就一直打嗝,打嗝到8點多還沒有停止。

        她回想,早上吃完早餐就坐在小板凳上彎著腰做事,因此壓迫到肚子。下午又一直忙著做事,沒有休息,可能已經不消化了。但還沒有吃金棗之前,肚子是平安的。所以金棗是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」!

        我告訴她,脈象顯示她的脾胃能量不足,跑不太動,如果知道當天會非常忙碌,飲食內容一定要注意,不要吃到容易脹氣的食物,食量減少一些,也不要吃到冷的食物、水果。這樣可以減少腸胃的負擔,平安度過忙碌的時間。

        後來直到晚上10點,還是一直打嗝,後來放了兩個長長的屁,肚子終於舒服了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從以上三的例子來看,即使是最天然、看似無害的水果、蔬菜都有可能會引起身體劇烈的反應!尤其是大病後,身體虛弱而敏感,一般人可以享受的食物,他們不一定能承受。

        所以我們一直宣揚,請大家不要吃火氣大、濕氣重的食物,就是這個原因!

        我們對於純天然,保證安全無農藥、無添加的食物,還是要有警戒心。食物沒有問題,但有可能不適合我們的身體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順便一提,有句歌詞:「我最深愛的人,傷我卻是最深。」D小姐的例子應證了這句話,因為她最愛的食物,卻是傷她最深!

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

打破自己所設下的框架

 






        我們都有一些特定的方法來做事、生活,有固定喜歡的人、事、物。遵循這樣的規矩與習慣,會讓我們有安全感,生活穩定而開心。

        但是如果這個習慣漸漸變成「非遵守不可」的限制,讓我們被綁在這個規矩與習慣中,而讓自己失去輕鬆、自在,甚至生病,請打破這個框架,找回真正的自由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       36W小姐最近兩週來常常拉傷腰部、背部、手臂。白天還好,晚上睡覺時一躺下來就腰酸、屁股酸,很難入睡。

        她說有移動重物、搬花盆之類的。她有小心姿勢,盡量不彎腰做事,但可能還是受傷了。

        我感覺奇怪,因為她時常推拿腰、背,而且平常飲食清淡,肌肉應該是柔軟的,即使搬重物,也不應該拉傷。會酸痛得這麼厲害,是肌肉、筋膜緊繃造成的。

        是什麼原因造成肌肉緊繃?可能是心情緊張。

        我想起她之前說過,她閱讀某一本書,書中提到中醫的十二經絡養生時間,人體的每條經絡都對應一個運行最活躍的時辰,她就按照這個時辰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,每天按表操課。幾點起床、吃早餐、運動、工作等等的。

        我請她回想一下,是不是自從開始實行時間分配後,身體酸痛就比較頻繁?因為她時常按摩、熱敷,不應該搬個東西就拉傷。就算有受傷,也會自己修復一部分,不至於越來越嚴重。她只處理身體的表象,但是卻一直有新狀況。所以,應該有其他原因。

        我問她:「你是不是用這個時間表把自己框住了?」

        這個十二經絡時間表是死的,但人是活的,不能把自己硬套進去,還是要看狀況來調整。我請她放鬆一點,順著自己的生理時鐘作息,觀察身體狀況有沒有改善。

        事後她告訴我,她調整之後,肌肉酸痛就好多了!人也輕鬆起來!

        原來這是她不自覺的習慣,容易把自己推到軍事化的模式,做事情都有時間壓力時,身心就會不自覺地緊繃,或是變成每日必需完成的功課。原本喜歡與想做的感覺就會被扭曲,無形之中也變成壓力了!

        她說她很容易有「追」的企圖,追求完美、追求更好的狀態。

        她以前學生時代也會這樣,只要是規定的事項,即使自己已經很累、很勉強,她都會做到。

        我問她做到是為了別人的掌聲?自己有成就感?為了老師的肯定?她說:不是,做到了自己並不開心,只覺得「鬆一口氣」。 所以,她的「緊張」不是外人造成的,是來自她自己的內心。

        我問她那時候身體好嗎?她說:不好。只要到寒暑假,都要大病一場,要在家躺好幾天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所以我們的行為是循環的。

        W小姐20年前是這樣,20年後還是一樣!如果仔細觀察,我們也跟她一樣,習慣用同一種方式生活、做事。不知不覺就在這個框架中,同樣的行為一直重複發生,而我們也一直經歷相同的行為後果。

        想打破這個輪迴,我們就要有「改變」的覺知。

        只要有什麼是「非怎樣不可」、「非吃不可」、「非要不可」的,就會把自己綁死;只作自己喜歡、習慣的事情,就會讓自己的行為被過去的經驗限制住,無法創新與突破。

        舉個簡單的例子:喝咖啡,如果已經成為「非喝不可」,就成為一種框架了;人際關係裡,如果「非這個人不可」或是「絕對不要這個人」,那我們也形同失去自由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遠離那些一直以來習慣的、跟不喜歡的人相處看看,而且過程是順利、開心的,那就擺脫束縛了!自己也會因此而更寬闊、更放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