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

真藥醫假病,真病沒藥醫,只能靠自己(下)

 





   

        72歲的H先生,一直有痔瘡的毛病,幾乎一、兩個月就會發作一次,重則大便出血,輕則肛門腫痛。吃了消炎藥就好轉,但是還會復發。他也經常查找網路上面有關痔瘡的資訊,但是對病情病沒有幫助。

        痔瘡是肛門附近的組織、血管形成的,大腸是人體的排泄器官,排除身體不需要的東西。排泄不順暢,能量卡在肛門,就形成痔瘡。相對應情緒就是,該離開自己的能量,都彈回自己身上了。例如:該抒解的情緒積壓在心裡、該說的話吞回肚子裡、該有的行動被壓抑。

        H先生的情緒來源是妻子,妻子非常強勢,什麼都要聽她的。他為了家庭和諧,選擇隱忍與配合。如果可以找到其他的情緒出口,那還好,但是並沒有。

        他的原生家庭有幾個兄弟,但在父母眼裡,都是「沒有出息」的那種,只有他最乖、最有成就。大人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。他聽長輩的安排,選擇「有用、能賺錢」,但是「自己不見得喜歡」的職業。

        這個職業他做得很好,但是童年那個真正的自己就被壓抑了,變成大家眼中的「他」。婚後也用同樣態度來面對妻子,他不想處理跟妻子的衝突,於是選擇逃避與隱忍。

        年輕的時候,身體元氣好,吃點藥就可以治好痔瘡。年紀大了,身體老化,痔瘡的發作越發頻繁與嚴重。

        所以調整跟妻子的互動模式,是他必須要做的功課。每當跟妻子又有衝突時,問問自己當下心裡真正想說的是什麼?

        我請他把想說的話說出來,為了避免吵架,口氣、態度就要注意了。至少不再逃避,也趁此觀察當自己說出想說的話時,感覺如何?心情變化如何?

        H先生的女兒私下告訴我,能不能改變夫妻互動模式,還是要看媽媽的態度,如果媽媽不肯服軟,最後爸爸還是會妥協。這點我同意,所以H先生要先肯定自己、相信自己,他的磁場就會轉化,接著就能影響妻子的磁場也轉變。大家都能生出智慧與勇氣改變現狀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跟小時候的自己連結起來就很重要了。我問H先生小時候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最喜歡做的?他說小時候非常喜歡塗鴉、畫畫,他現在也曾經嘗試畫畫看,但是畫不出來,因為已經找不回童年那個充滿創造力、海闊天空的感覺了!

        我詢問藝術設計系的朋友,該怎麼讓他重新踏出第一步?朋友建議可以去學畫畫,朋友說:「我一直以為畫畫是不用學習的,但我最近發現,人們經過學習後會比較有自信去畫,而這是能夠快樂畫圖的前提!」

        H先生一聽畫畫課,很有興趣嘗試,於是報名一個戶外寫生的課程。第一次上課他很開心,老師也因為他很快掌握技巧而多教了他其他的繪畫技法。最後的作品也很精彩!

        期待透過繪畫讓他展開一條新的路,重新認識自己、肯定自己!進而療癒自己的身體、心靈。

        回到主題,「痔瘡」是假病,「真病」是他逃避問題、不敢面對自己的「心」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真藥醫假病,真病就不是靠醫師、藥物治療了,而是透過自我反省,從苦悶、折磨中學習到教訓時,完成功課,「疾病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!

 

 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