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

我們需要的不是治療,而是愛!

 




 

        我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,有些人會忍耐,有人會尋求治療。當我們一直在忍耐,或是治來治去,老是治不好的時候,請把眼光移回自己身上,因為此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治療,而是「愛」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我們來看兩個故事,一個是周小妹,一個是謝先生。

        4歲的周小妹妹(化名)這一個月以來情緒非常不穩定,經常哭鬧、發脾氣;明明想睡了,卻又故意不睡,最後又會因為想睡覺而更煩躁不安!她排便不順,經常有便意卻大便不出來。也因為排便不順,導致胃口不好,吃不下食物。臉上、鼻子出現小小顆、紅色疹子。

        為了讓周小妹順利排便,家人想盡各種辦法,打蔬果汁喝、吃益生菌、運動、按摩肚子,她才會順利排便。

        周小妹的奶奶帶她來找我治療,我為她按摩肚子、背部,以及跟消化、安定情緒有關的經絡。

        但是幾週下來,周小妹越來越浮躁、沒有耐性接受按摩,我感覺不對勁。詢問之下才知道,原來周小妹的爸、媽正忙著做生意賺錢,所以陪伴周小妹的時間很少。即使在家,他們也都在忙著聯絡生意、上網查資料,沒有空理會周小妹。

        4歲的周小妹,感覺自己被忽視,於是用搗蛋、吵鬧的行為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。但是心力都在工作上的父母親哪有耐性安撫小孩,經常是發脾氣罵小孩,或是用更高壓的手段來讓小孩停止哭鬧或是搗蛋。

        周小妹感覺不到父母親的愛,就更焦慮,於是就出現一連串的令父母親生氣的行為與症狀了,像是:哭鬧、煩躁不安、便秘、胃口不好、皮膚長疹子。

        我告訴周小妹的奶奶,周小妹現在需要的不是治療,而是愛、是父母親的關心。父母親就算再忙,也要每天陪伴孩子,5分鐘、10分鐘都好,說故事、洗澡、玩玩具,讓孩子感覺到被關心,孩子才會穩定下來。

        後來周小妹的父母親改變作法,調配工作時間,每天認真陪伴孩子。果然,周小妹情緒穩定多了,每天都很開心!還會主動擁抱爸爸、媽媽,熱情的說「我愛你」。而且不用特別處置,排便就自動正常了!排便正常,就可以順利排毒,因此睡眠、食慾都好轉,臉上疹子也消失了!

        所以,當孩子出現身、心狀況的時候,需要的不是治療,而是「愛」!

        只有孩子踏實的感受到被重視、被信任、有價值感,情緒才能放鬆與安定。情緒安定了,就不會出現令人生氣的行為,身體的症狀也會跟著好轉。所以,媽媽、爸爸們,再忙,都請花點時間陪陪孩子、聽孩子說話,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的愛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謝先生(化名)59歲,是公司裡的高階主管。他經常感覺身體疲累,胸悶吸不到氣,喉中有痰卡住,不舒服。每晚夜尿23次。謝先生的脈象心氣不足、腳部血液循環不好、肝脈緊繃。

        我告訴他,吸不到氣,跟心臟也有關,所以要加強心、肺功能的訓練。

        在與謝先生對答過程中,他沒有笑容,聲音有點冷淡,我感覺他對自己沒有溫度,對生命沒有熱情。

        我再問他是不是常常生氣?他說是。但是一說完「是」這個字,他就立刻轉移話題,似乎在逃避什麼。我知道調整情緒對他而言很重要,因為他的腳部氣血阻滯,加上心氣不足,代表缺少某些行動力,內心壓抑著很多情緒。但是他不願意多談,只能慢慢等待時機。

        接著告訴他未來的治療計畫,還有一些回家後可以做的事情,來幫助身體恢復健康,例如:改變飲食、運動、用熱水泡腳。還有,要經常笑!

        謝先生每次來,都說身體有進步。後來他主動聊到在工作上,他經常對下屬發脾氣,為了工作效率,他會嚴格要求下屬達到他的標準。

        生活上,他的妻子已經去世多年,他獨力扶養三個孩子,生活壓力很大,但是都撐過來了。現在孩子都大了,離家就學或是工作,都不在身邊。他從來不主動跟朋友或是孩子聊起生活上的事情,只讓大家看到他成功的那一面。那些空虛、脆弱、眼淚都藏在肚子裡了。

        所以他生活上情感壓抑,工作上經常生氣,太多情緒累積在心裡,於是身體就出現各種的不舒服了!

        我告訴他:「其實你需要的不是治療,而是『愛』!」

        謝先生心裡有滿滿的愛,但是被壓在底層,上面堆滿了各種需要承擔的責任。時間久了,連他自己都忘記曾經有過的笑容與熱情。

        就先從「愛自己」開始吧!

       「愛自己」這個觀念,其實有點抽象,凡是可以讓我們發自內心笑出來的都算是「愛自己」。

        「愛」是從內心自然流露出來的,不是向別人索求的,更不是物質上的。所以「愛自己」具體的作法是,把注意力移回自己身上,多花點時間瞭解自己,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需求,聽聽內心的聲音。也就是,除了員工、父親、丈夫、兒子的角色之外的那個「自己」,到底需要什麼。

        「愛」需要流動,不能壓抑,我們要給出愛,也要接受愛。當「愛」的能量開始流動的時候,心靈就會活躍起來,也會帶動身體跟著活化,病痛就消失了!

        而且隨著「愛」而來的會是發自內心的喜悅、慈悲、體諒,我們跟他人的互動也會變得柔軟而有溫度!

        所以,我們需要的不是治療,而是「愛」!
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 

 

 

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