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

到底什麼是「放鬆」?

 






 

        我們需要「放鬆」!只要我們放鬆,受傷的身體與心靈就能修復;放鬆,也能幫助我們找到創作的靈感,或是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        那要怎麼樣才能放鬆呢?什麼都不做,就是放鬆了嗎?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就是放鬆了嗎?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66歲的郭女士(化名)已經退休了,但是沒有閒著,手邊有幾個公益計畫正在進行,所以需要長時間盯著電腦或是用手機聯絡事項。她也喜歡跟朋友見面、聊天,一些好久不見的同事,也會約出來一起吃飯。所以整天忙個不停。

        她的症狀是,感覺身體每天都很累,腳部很重,有淤塞的感覺。左手臂有五十肩的症狀,只能小幅度舉高或是伸展,否則會很痛。她睡眠時間很少,因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時間不夠用。

        她的脈象顯示下半身的確血液循環很差,元氣不足。消化吸收力不好,也就是她的肝膽腸胃只有一部份細胞是活躍的,其他都沒電了,不能工作。

        這是她消耗能量太過了!我請她減少一點工作量,朋友也少見一些,頭腦才能放鬆,放鬆了,身體跟心靈才能充電。她說:「放鬆就是什麼事都不做,但是這樣不是浪費生命嗎?」

        用這個角度來看,好像也對,於是我說:「像你這樣盡情的燃燒生命,發光發熱,一生精彩!最後揮揮衣袖‧‧‧,嗯,其實也挺好的啦!」一個小時後,她有了新的想法,她說:「我想我應該過『減法生活』了,這次的稿件做好了,就不要再接新的了!」

        隔幾天,她果然付諸行動!她說要跟丈夫去山裡的寺廟掛單幾天,參加八關齋戒,讓自己好好的沈澱心靈。

        哇!這個計畫值得期待喔!

        10天之後,我再次看到她,我預期她的狀況會轉變。她說左手臂好多了!但是,我一把脈,元氣沒有提昇啊!原本的症狀也還在!我問她:在寺廟裡應該不使用電腦與手機,也有睡飽吧?她說對。那為何身體沒有好轉呢?

        相反的,她丈夫的身體就改善很多,元氣提昇。而且在寺廟裡過午不食,一天只吃兩餐,腰圍還因此瘦了一圈呢!

        我問郭女士在寺廟的生活有什麼放鬆不了的嗎?她說,可能是法師都會給一些功課,她會安排完成功課的順序,並且提醒丈夫幾點該做什麼、等一下該做什麼,她丈夫則是隨圓就方,順應寺廟的生活。喔!我明白了!這就是為何郭女士的身體維持原狀,而她的丈夫明顯改善的原因了!

        因為她沒有真正放鬆!也就是身體遠離世俗,但是「心」還停留在舊的思維裡,雖然被動遠離朋友與電腦的牽絆,但是她又主動抓住其他東西來讓自己「有事做」,所以放鬆不了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郭女士的事情提醒了我,到底什麼是放鬆?什麼都不做就是放鬆了嗎?發呆、放空就是放鬆了嗎?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「放鬆」是需要專注的!也就是有意識的提醒自己「放鬆」。

    既然要放鬆,那還要專注什麼?要專注的!雖然我們沒有在做什麼事情,但是腦袋不會自動放鬆,腦袋會經常保持在工作的狀態,例如:想起某件事情、某個人;響起某首歌曲的旋律;過去的一段經歷也會突然浮現。這些通通稱為「雜念」。「雜念」沒有什麼不好,只是腦袋裡一直有雜念,我們就靜不下來,也放鬆不了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當我們需要放鬆的時候,「雜念」就變成干擾了。而如果我們不專注「放鬆」,思緒會到處亂飛,想起這個、想到那個。雜念會排山倒海的來,因為頭腦以為這是我們要的,這時,如果只是「放空」、「發呆」,只能短暫的放鬆,但是無法阻止雜念的繁殖,很快的,雜念就會佔據我們的「心」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初期學習「放鬆」,的確需要專注在某個點,才不會被頭腦裡的念頭帶著走。

        可以專注在自己的呼吸,或是掃描身體放鬆了沒有。感受到緊繃的地方,就放鬆。但不是腦袋一直說「放鬆!放鬆!」或是「喔!肩膀緊緊的!」,而是什麼都不想,直接放鬆。

         所以,一有雜念生出來時,要有意識的回到呼吸,不要跟著雜念跑。例如:正在通勤的路上,我們靜靜的坐著,但是靜不了多久,腦中就會開始浮現念頭,此時如果我們跟著念頭跑,就會出現更多念頭,像是:唉!上次的考試沒考好,早知道第一題答案就選A‧‧‧。接著,聽到其他人講電話,心裡抱怨:這個人怎麼講電話這麼大聲,真沒禮貌‧‧‧!突然又想起,嗯,今天中午要吃什麼呢‧‧‧?這樣一來,我們就被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事情糾纏住,完全靜不下來!

        所以,一有雜念出現,就立刻回到呼吸,或是感覺自己的身體,回到專注,就可以慢慢放鬆了。

        專注放鬆,不限於安靜的坐著或是躺著,走路時、洗澡時、洗菜時都可以這麼做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什麼都不做,就是「放鬆」了嗎?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放鬆了嗎?不是喔!

        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,身體看似放鬆,但是腦袋裡卻轉個不停,或是抱怨、擔心,馬上精神就會緊繃起來,身體也會跟著緊起來!

        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放鬆嗎?以喜歡「聊天」為例子,聊天的時候不但我們自己說話,也要聽別人說話,腦袋是停不下來的!

        所以,「放鬆」時,頭腦是安靜的。

        「放鬆」需要練習,等到自己很熟練「放鬆」了,念頭一起,自然就會放下,我們就可以經常處在「放鬆」、「沒有雜念」的狀態下,就稱為「覺察」。

        當我們處在「覺察」的狀態時,身體跟心靈會展現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,療癒疾病;靈感源源不絕,我們能發揮創意、解決困境;心靈會很平靜,讓我們可以充分展現各種能力。面臨抉擇時,會知道哪一個選擇最適當!

        因此,「放鬆」跟「什麼都不做」、「做喜歡的事情」、「放空」,差別在哪裡?差別在有沒有「覺察」。

 

本文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 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 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