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

內外兼修的運動方法

 





 

       運動可以打通身體的血脈、推動內氣流轉,鍛鍊意志力,讓身體、心靈處在和諧的狀態,我們會感覺很輕鬆、平靜。

        運動的種類非常多,找到適合自己的、自己喜歡的,只要持之以恒,就算是簡單的運動都有好處。

        我們把運動分為兩種,一個是加強肌肉、筋膜、肌腱張力的運動,屬於「外在」的鍛鍊;一種是加強內氣流轉的運動,屬於「內在」的鍛鍊。為了區分這兩種運動,我們把推動內氣流轉的運動稱為「練功」。

        但是「運動」與「練功」並不是一刀兩斷式的切割,兩者有部分會重疊,也就是,有些運動跟練功法,可以同時兼顧「鍛鍊肌肉」與「內氣流轉」,只是「肌肉」與「氣」比例上的差別而已。

        運動項目像是:騎自行車、走路、跑步、爬山、深蹲、利用機器或是工具鍛鍊肌肉的強度、跳舞、球類運動、游泳‧‧‧等等項目。運動可以鍛鍊肌肉強度、加強血液循環與代謝速度、穩定情緒、流汗排毒。

        練功項目像是:太極拳、瑜珈、打坐、平甩功、八段錦、達摩易筋經、練丹田氣(請參考20201014日發文)、盤腿打坐搖尾椎(請參考20201123日發文)‧‧‧等等功法。練功的動作輕柔、呼吸緩慢,強調肢體與心合一,放鬆與勁道兼備,利用內氣流轉來帶動氣血循環,活化經絡與神經系統,療癒疾病、修練心靈。

        運動與練功有不同的功能,兩種都鍛鍊,就是「內外兼修」了。

        另外,「練功」還有三個特點。

        第一個是「老少咸宜」。有些年紀大的人,或是肢體有特殊狀況的人,不適合激烈的運動,但是可以練功。

        第二個是「動中求靜」。練功的動作輕柔、呼吸緩慢,所以練功過程中,需要身體與心靈高度的協調,在放鬆與用力之間達到平衡。所以,外表是「動」,但內心是「靜」的。

        練功到一定的境界,會產生靈感,對於人生有更開闊的看法。

        這個境界有另外一個形容詞叫做「忘我」。

        有些人在全心投入激烈運動時,心無雜念,也是「忘我」喔!

        第三個是「自我覺察」。我們平常使用身體,例如:說話、舉手投足,一切動作都很理所當然,不習慣覺察自己的身體,所以沒辦法和身體溝通感覺。當我們放慢動作與呼吸時,就需要精準的控制自己與收斂心神,我們會清楚的覺察到自己肢體感覺與念頭起伏。

        自己是什麼個性,心裡有什麼念頭、印記,也會表現在肢體動作上。例如:練功時肢體僵硬的人,代表內心也很僵硬。身體的姿態與肌肉的鬆緊還是會被個性所型塑的!

        透過練功時的自我覺察,就可以貫穿身體與心靈,把抽象的「個性」、「念頭」轉化成自己可以感覺到的「動作」。再透過「動作」的修練,回饋給自己,成為轉化「心靈」的方向。

        當我們練功達到「靜」與「覺察」的狀態時,「氣」就產生了。「氣」在身體裡運行,可以流通血脈也可以滋養心靈。氣場還可以感應外界,保護自己。當我們行善、利他、助人、治療別人時,也是氣場的交換,不是物質上的喔。

         最後,請找到適合自己的練功與運動方法,而且是自己願意主動練習的項目,然後有恆心的鍛鍊,就可以氣血通達、形神清明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關於練功,我們非常推薦「太極拳」喔!太極拳剛柔並濟,練內氣兼練下盤肌肉的穩定度,讓身體有鬆沈、有輕靈。「收尾閭」的動作,可以讓脊椎保持在自然而放鬆的姿勢,穩定的支撐身體。

        太極拳也在動中求靜,練身形兼修道。再配合飲食調整與心靈淨化,持續修練個十年、二十年,就可以超越太極拳本身,把練功與心靈提昇到更高的境界。


本文音檔:Spotify Podcast平台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或是:Soundon Podcast平台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