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從小就在期待中長大,父母、老師、朋友、社會都會對我們有所期待,於是我們容易忽視內心真正的想法,去滿足別人的期待。
例如:自己喜歡安靜,卻配合朋友去唱歌狂歡;自己不喜歡學術研究,卻配合父母親念博士。
如果只是暫時配合,生活中還有空間回來「做自己」,那也算平衡。但是如果長期都處在這種「內心想法」與「外在行為」相衝突的狀況下,身體一定會生病!
應該說「心裡」先不平靜,才會讓「身體」隨之不平靜。而此時想要治病,要先找到心裡的那個癥結點,面對它、處理它,疾病才能痊癒。
☆☆☆☆☆☆☆
32歲的J小姐有個她喜歡的工作,也能發揮專長。某個她嚮往的企業徵人,而她幸運的錄取了。雖然這個公司離家很遠,必須搬家另尋住處,但是她還是決定前往就職。而且是帶著眾人的期待,敲鑼打鼓歡送她在新的領域有所成就。
就職後的11個月內,她的身體開始陸續生病,感冒,半夜盜汗,濕透衣服跟床單。拉肚子、沒胃口、睡不好。頭痛、頭暈。身體跟精神都越來越虛弱。
最後是父母親到醫院帶她回家的。為了調養身體,也為了平靜,她決定離職。
身體的長期病痛其實是一個提醒,是心裡極度不平衡造成的。是為了告訴我們要面對自己,該改變了,不能再用相同的模式生活了!
她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,只知道不能偷懶,於是用堅強的意志力,硬逼自己要「努力」,「堅持」自己的選擇。
事後她回想,剛進公司不久,她就發現公司有些制度過於僵化,心裡質疑,但是又不得不配合。工作一陣子下來,她覺得這裡不適合她,背離她的初心。
就職4個月時,她參加一個公司舉辦的「心靈成長」教育訓練,其中一項活動是發表自己在職場的感想,她說了一大堆違心之論,證明自己適應得很好、對前景有遠大抱負‧‧‧等等的。
當晚她做了一個清晰的夢。夢到她站在公司門口,家裡的寵物狗「毛毛」來找她,就在她要飛奔出去抱毛毛的時候,背後突然衝出一隻大黑狗,把毛毛咬死了!她抱著毛毛哭得死去活來!
她為自己解夢,「毛毛」代表的是對家中的牽掛,而「大黑狗」則是自己,或是公司。她知道這裡不適合再待了。
但是就這樣離職,會不會被說閒話?大家會怎麼看她?而且當初離家也是為了逃離媽媽強硬、嚴格的教育態度。所以不能回家!只能繼續硬撐!
最後,雖然心裡不願承認錯誤,也不想轉身,但是身體就是這麼真誠而明白的反應當下,真的撐不住了!
☆☆☆☆☆☆☆
身體出現問題,一定是個警訊與提醒。小到肚子痛、喉嚨痛,是為了告訴我們前一餐吃了什麼不該吃的,以後不能再吃;大到腫瘤、臟器發炎,也是為了告訴我們向內聽聽自己的聲音,有什麼是我們一直勉強自己的?請停止傷害自己。
首先我們得對自己負責,承認以前做得不對,然後採取新的方法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、害怕、脆弱,不要被框在別人的期待中、社會價值中。
然後我們就會放鬆,心靈放鬆了,身體也會放鬆,疾病就會好轉。
☆☆☆☆☆☆☆
本文的標題是:「聆聽心底的聲音,什麼是你想要的。」,還有後半句:「覺察身體的訊息,什麼是該放棄的。」
☆☆☆☆☆☆☆
如果我們對J小姐的故事很有感覺,表示我們也正把自己限制在某個框架中。跳出來吧!
☆☆☆☆☆☆☆
順便一提,很多成人有「配合別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」的行為,其實都是從幼年就開始了。所以,如果我們是父母,請減少對孩子的期待;如果我們是孩子,請減少對父母的期待。就是單純的愛對方。
沒有期待會不會讓對方失控?不會的,因為我們有「愛」在引路。「期待」是控制對方只能在我們的理想範圍裡飛翔,反而限制了對方的發展,因為世界是超出我們想像中的遼闊!
沒有「期待」是最好的「期待」!
☆☆☆☆☆☆☆
有個朋友說他不期待孩子多聰明、多能幹,只希望能在社會上做個有用的人。然而「做個有用的人」不也是期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