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心臟不舒服,但卻查不出原因


心臟不舒服,但卻查不出原因

    心臟不舒服的感覺,包含覺得心跳很用力、心臟亂跳、胸口有東西壓著。但如果是喘不過氣、胸痛、冒冷汗,這應該查得出原因,大部分是心肌梗塞,也就是心臟血管塞住了,心肌缺氧。或是心臟瓣膜閉鎖不全、心臟瓣膜鈣化等等。
☆☆☆☆☆☆☆
    50歲的C先生,201612月某天中午飯後,突然感覺心臟亂跳、跳得很用力!是一種很難形容的不舒服感!坐著休息一下後,自動平復。於是隔天到醫院掛心臟科,醫師做檢查,查不出原因,只有查到二尖瓣脫垂。
    20177月,晚餐後,又是同樣的症狀。15分鐘後自動平復。再到醫院檢查,這次檢查的項目就多了,還帶了24小時的檢查機器在身上。檢查結果照樣只是看出來二尖瓣脫垂。
    20182月再一次發作。
    他問我到底怎麼了?我告訴他,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心臟的問題,而是胃。他覺得不可能!明明感覺是心臟!而且也沒有胃痛、脹氣感。他仔細回想這幾次發作的過程,第一次是吃完飯後,他坐在沙發椅上休息,沙發是軟的,身體容易陷進去,因為剛吃飽,胃會受到壓迫。我說對,那天一定吃了很多肉,使得食物停留在胃裡面的時間很久,胃還塞滿食物,一受到壓迫就往上頂,頂到橫隔膜,再往上頂到心臟。也有可能往後頂到腹腔動脈,壓力傳回心臟。
    第二次發作,也是飯後,他到陽台晾衣服,重複彎腰、起身的動作。喔!他驚覺也是彎腰壓迫到胃!第三次也是飯後,他蹲著整理放在地上行李箱,也是壓迫到胃!
    喔!他明白了,之後飯後要坐挺直,或是走走路,不要讓肚子受到壓迫。不過,我告訴他,也是因為消化不好,又吃了油膩的食物、肉類,才會這樣。吃得清淡,就可以解決。短時間內,不要吃肉,吃無油的食物。吃馬鈴薯餐,吃67分飽就好,讓腸胃休息。
    20195月開始,C先生明顯感覺到如果吃太飽,心臟、肚子都很不舒服。晚餐刻意減少食量,但臨睡前還是覺得肚子怪怪的,躺很久都睡不著。大便本來一天一次,最近在沒有改變飲食習慣下,大便一天變兩次。改吃馬鈴薯餐,結果沒有改善。
   2019 10月某天,他中午吃了炒牛肉、炒豆芽菜、白飯,而且刻意控制食量,不要吃太飽。但是到了下午6點,肚子還是飽飽的、悶悶的,不舒服。我一摸他的肚子,溫度很高,我告訴他是肚子發炎了!而且不只胃發炎,整個肚子受傷了。
    我告訴他,最好晚餐不要吃,讓肚子休息。到了晚上830,他感覺肚子好多了!我說之後不能外食,只能吃馬鈴薯加水煮青菜。不能吃到發炎食物(火氣大食物),慢慢肚子會好轉。
    他說,前幾天有看中醫,吃了藥但是無效。我告訴他一定是沒有改變飲食,才使的藥效發揮有限。因為中藥消炎、修補黏膜之後,我們又吃了發炎食物,藥效來不及作用,就又發炎!所以,光吃藥,不控制飲食,病很難好!
    西醫分科很細,中醫則看整個人體。人體的器官都是連動的,互相感應的。中醫治「人」,不是治「病」。
    總之,吃清蒸、水煮食物,就是最保險的飲食方法。一旦身體有狀況,停止所有肉類、海鮮、含油脂、火氣大、濕氣重食物。吃馬鈴薯餐,甚至斷食一、兩餐,觀察身體的反應,在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