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

皮膚癢


皮膚癢

一般皮膚癢可以分為幾種原因:

一、體內火氣大。

二、體內火氣大加濕氣重。

三、正在排毒、排寒氣。

四、氣滯血瘀。

詳細的狀況與處理方法如下:

一、體內火氣大。

因為吃了火氣大的食物,造成的皮膚癢。

我們曾經提過的例子就是吃了泡麵、餅乾之後,身體開始發癢。

例如:蕁麻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身體長出一粒一粒會癢的紅疹子、冬季癢、背部長痱子、濕疹。

其中冬季癢,很多人認為是天氣乾燥造成的。天氣乾燥是引發的原因,但是如果體內火氣不大,就算乾燥的環境也不會皮膚癢。

就是因為體內火氣大,皮膚得不到滋潤,加上天氣作用,才會發癢。

所以解決的辦法,並不是擦乳液,而是不要再吃火氣大的食物。

多喝水行不行?不一定,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,有些人就算喝水,水分也到達不了皮膚。

我們都有的經驗是,口很渴,可是不論怎麼喝水,嘴巴還是很乾、口很渴。這就不是單純的因為缺水而引起的口渴,而是火氣大。

我們身體裡的「水分」不會只有單純的以「水」的形式存在,水裡面還有很多物質,火氣大的狀況下,這些「水加其他物質」就會不足,這就不是一直喝水可以補充的。

很多小朋友的異位性皮膚炎也是一樣,只要不吃巧克力、餅乾、零食、牛奶、羊奶、炸雞塊、雞湯補品,皮膚狀況都會慢慢緩和。

不是對塵蟎過敏引起的嗎?

「物先腐而蟲蛀」,自己身體先失衡了,塵蟎才有機會侵犯。

☆☆☆☆☆☆☆☆

二、體內火氣大加濕氣重。

這種的皮膚癢,大部分發在身體的下半身。屁股、陰部、腳部。

解決辦法就是停只吃火氣大、濕氣重的食物。一段時間後,癢的狀況就會慢慢緩和。

吃了俗稱的「毒」食物也會,像是:芒果、鴨肉。有些人吃了竹筍也會皮膚癢喔!

而俗稱的「水毒」就是濕氣加火氣。芒果比較接近水毒。皮膚癢在下半身比較多。

所以請觀察自己皮膚癢的位置,再回想吃了什麼食物,就知道自己皮膚癢的原因。

☆☆☆☆☆☆☆☆

三、正在排毒、排寒氣。

如果開始嚴格控制飲食,吃馬鈴薯餐,只吃清蒸、水煮食物,一陣子之後,身體長疹子,長幾天就慢慢消失,這是身體把累積的毒素從皮膚排出的現像。

舉兩個例子說明:

一位是32歲的C小姐,吃了一陣子馬鈴薯餐,肚臍以下的小腹皮膚長出大片疹子,很癢,皮膚顏色變深、變粗糙。再過一陣子,皮膚慢慢好轉,變平滑。

C小姐回憶小時候住在漁村,天天大量吃海鮮配上辛辣的沾醬,可能是當時累積的餘毒。

另一位是48歲的E先生,一到冬天,腳部就長凍瘡(寒氣累積)。

開使用熱水泡腳之後(泡到小腿肚),身體長了一大堆疹子,全身發癢。癢了幾天,就漸漸不癢了。再過一陣子,又發癢,但是程度一次比一次減輕。

整個冬天每都熱水泡腳兩次,隔年冬天,就不長凍瘡了。

☆☆☆☆☆☆☆☆

四、氣滯血瘀。

這種形式的發癢,特徵是不會長疹子,而且不論怎麼抓,幾秒鐘之後又會癢起來。今天這裡癢,明天換別的地方癢。最常半夜發癢。而且好發在四、五十歲以上的人。

這就不是真的皮膚癢,而是癢的地方氣血凝滯,或是有瘀血累積,身體用「癢」的形式表現出來。

解決辦法是:拍打、推拿。把氣滯血瘀的地方打通了,就不癢了。

經常半夜發癢的原因就是因為睡著了,血液循環變慢,本來阻滯的地方就更塞了,才容易發癢。

好發年紀是因為年紀大,身體功能漸漸退化,血液循環逐漸變差,身體裡有氣滯血瘀的地方變多了。

☆☆☆☆☆☆☆☆

附註:

★火氣大食物:(不要吃的食物)

油煎、油炸、油炒、油烤過的食物;(請吃清蒸、水煮的食物。)

胡椒、辣椒、咖哩、沙茶、薑黃、生薑、山胡椒(馬告)、香椿;

咖啡、牛奶、羊奶、酒、巧克力;

麵包、土司、餅乾、零食、糕餅、泡麵、科學麵;

有紅棗、枸杞、黃耆、桂圓(龍眼乾)、人參的茶湯或食物;

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鴨肉、鵝肉、蝦子、螃蟹。

濕氣重食物:(不要吃的食物)

所有水果。

白色蔬菜(例如:高麗菜、大白菜、白花椰菜)、白木耳。

新鮮菇類(例如:香菇、金針菇、杏鮑菇、秀珍菇‧‧‧ 等等)。(曬乾的濕氣少一點)

彩色蔬菜(紫色高麗菜、彩椒、紅蘿蔔)

南瓜、小黃瓜、大黃瓜、絲瓜。(絲瓜是指圓圓胖胖的那一個品種,澎湖角瓜濕氣少一點。)

冰品、冷飲、室溫冷開水。

生菜(未煮熟的蔬菜)。

精力湯(使用未煮熟蔬菜、水果製作)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