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相信自己,無憂無懼

 




 

        人們不斷尋找身體與心靈健康的方法,每當又有新發現時,我們總是希望這就是一個可以救命的解藥。

        健康的方法不斷更新,但是疾病也在同步進化中,沒有停止。最近大規模流行的新冠肺炎(COVID-19)就是一個例子。其他疾病如:癌症、憂鬱症、失智症也是。

        因此,新的健康方法並沒有讓我們更安心,我們仍然擔憂與恐懼。

        其實我們自己就配備了治療功能的,只是我們不相信自己可以自我療癒而已。身體每分每秒都在製造各種免疫蛋白、分泌各種的激素與酵素,這些都可以應付外來物、修復身體細胞、調節身體與心靈的功能,使我們回到平衡。

        只要我們鍛鍊身體、吃適合自己的飲食、想法正向而樂觀、心態柔軟有彈性,就能讓身體與心靈的能量順暢流動,來應付各種疾病與生活上的難題。

        新的一年,祝福大家都已經充分相信自己,無憂無懼,安心又健康!

        新年快樂!
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

我很想放手,但是放不下!

 



 

        「我很想放手,但是放不下!」這句話出自一個已經被痔瘡連續發炎困擾1年之久的唐先生。

        75歲的唐先生(化名),原本就有痔瘡的老毛病,大概每隔半年左右,痔瘡就會發作,排便出血、發炎、腫脹、疼痛。經過治療,幾天後會痊癒。但是這次不同,自從2021年的1月痔瘡發病以來,幾乎每隔兩週痔瘡就會發炎一次。近三個月更誇張,痔瘡從沒有真正好過,只有輕微發炎跟嚴重發炎的區別而已。

        就身體而言,痔瘡流血、疼痛,一定是吃了火氣大的食物引起的。唐先生最近吃了麻油猴頭菇,以前吃過咖哩麵、烤披薩後,也會引起痔瘡的症狀。我請他改吃口味清淡的飲食。

        但身體跟心靈是分不開的,會導致這樣頻繁的發炎,除了吃進燥熱食物之外,一定有心理因素在其中。心裡有煩惱、生氣,導致身體運作失常,身體不能自動修復,才會無法停止的一直發炎。發炎先影響肝臟,最後發病在直腸與肛門。

        唐先生的煩惱是,他投資一家公司,公司近幾年經營不善,不但鉅額虧損,還因為借貸而欠債主一大筆錢!

        事情終於在20211月爆發!所有的股東以唐先生馬首是瞻,都希望他幫忙處理。唐先生也很負責的出面協調,但是諸多原因使得問題解決不了!如果乾脆放手讓公司倒閉,不但得補這個錢坑,也實在不甘心!

        這段期間,唐先生有接不完的電話、開不完的協調會;也有輾轉難眠的夜晚,當然還有令他很困擾的「痔瘡」!

        還不只喔!唐先生近五個月來的脈象也有很大的轉變,我想他把壓力都吞進肚子裡了,於是脾胃脈變得很糾結,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經常打嗝、脹氣、沒有飢餓感。他硬撐著不讓別人看到他脆弱的一面,只呈現出自己想要的形象。

        每次唐先生來看診,我都會跟他討論情緒影響身體的話題,不能光靠外力治療,自己也要調適心情。他的結論就是:「我很想放手,但是放不下!」

        我想他既然已經掙扎很久了,就不用再糾結「要不要放手」的話題,而是應該找其他的出路。於是跟他討論一個新的療癒方向。既然放不下,那就不要放,但是也不能一直走在這條滿是坑洞的路上。我請他換個心情,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,自己開心了、心念轉化了,就能生出智慧來解決困境。

        我問他:「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了會很開心的?不用掌聲、不用管別人的眼光,你也願意投入的事情。」唐先生毫不考慮的回答:「沒有吶!」

        我驚訝的瞪大眼睛看著他,心想:「怎麼會沒有?」我問:「你不是教人寫書法嗎,那你喜歡寫書法嗎?」唐先生說:「不喜歡。」喔,所以他教人寫書法,可能也是為了掌聲,並不是為了理想。我又問:「那你不是喜歡泡茶嗎,你泡茶的時候開心嗎?」他搖搖頭。喔,所以他泡茶也是為了取悅別人,而不是自娛娛人!

        面對這樣的唐先生,我心裡五味雜陳,不知如何接話,但又不想放棄。突然想起我們小時候一定是最天真無邪、最活在當下的時期,那時候喜歡的事情,通常跟自己的靈性有最深的連結。於是告訴他:「一定有!你回家好好想、慢慢想。包含你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都算。」

        還有,最好不要讓思緒一直糾結在事件上,這樣會讓身體的能量停滯。每天到戶外曬太陽、走路、打赤腳接地氣,讓身體的能量流動起來,也讓自己跟太陽與地球的能量交流。流動的身體能量也會帶動心靈的能量動起來,只要有流動,就會產生新的變化,就有新的轉機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想放手,但是又放不下的事件,這時請換個觀念思考、換條路走。當我們擁有真正開心的時刻,想釋放心中的那個人、那件事就比較容易了!因為我們看到其實還有其他的選擇,不會一直沈溺在同一個情境中,被同一個執念困住。
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 

 

 

 

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

「手指疼痛無法施力」的治療

 



 

        許先生(化名),56歲,他的右手大拇指疼痛、活動範圍受限、不能施力,無法開瓶蓋,嚴重的時候,連握筆寫字都很吃力!這個症狀已經困擾他很多年了。經過治療會好轉一點,但是隨著時間過去,同樣的症狀又會再回來!

        其實他的左手大拇指也有同樣的症狀,只是狀況比較輕微,還不至於影響生活。還有,他的兩邊肩膀也很僵硬,伸展不開來。

        像許先生這樣持續多年的反覆狀況,一定不止手指的問題,連手臂、肩膀都要一起處理。甚至也關係到肺臟,因為大拇指有經絡中的肺經與大腸經經過。

        除了身體,還有情緒問題也要顧慮到。因為負面的情緒會使得神經與肌肉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,就會發炎與疼痛了。

        治療許先生的手指,首先透過推拿與按摩放鬆肩膀與上手臂相關肌肉,例如:岡上岡下肌、胸肌、三角肌、大小圓肌等等。推拿完這幾個區域,我請許先生動動手指,許先生驚訝的說:「手指有比較好了!」我告訴他:「所以你的大拇指很可能不是受傷的源頭,我們再來試試看下手臂如何。」

        推拿下手臂,也就是手肘到手腕的位置,主要以肺經與大腸經經過的肌肉與穴道為主。推拿完,照樣請許先生動一動大拇指,結果跟預期的一樣,大拇指有再放鬆一些,活動範圍也加大了!

        接著就是按摩大拇指所有的經絡與關節,尤其是合谷穴、魚際穴、太淵穴、手三里、孔最穴。其中有幾個區域,許先生非常疼痛,但是痛歸痛,他說有一種「搔到癢處」、「對!就是這裡!」的痛快感!

        推拿結束,許先生感覺整個大拇指鬆開,又可以活動自如了!

        大約三個月後,某一次治療期間,我問許先生,生活中有什麼事情讓你一直擔憂的嗎?擔憂的心情就會讓手指好不了喔!

        許先生最掛在心上的事情是「退休金不夠老年的生活」,他總覺得錢要越多越好。於是他做各種的投資,但是投資有賺有賠,雖然財富隨著投資獲利而增加,但是投資項目越多,他得費心處理的事情、或是會讓他擔心賠錢的事情也越來越多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財富增加並沒有讓許先生變得快樂,反而更擔憂!時間久了,這個擔憂的心情就反應在大拇指的疼痛上了。

        大拇指是手指中最有力量的,之所以會使不上力,是許先生的「心」在告訴許先生的「頭腦」:「你的力量用錯地方了!」

        許先生的「頭腦」被社會狹隘的價值觀綁架了!現在的「財富自由」、「被動收入」的價值觀被過份強調,使得我們覺得沒有跟著達到這個目標,人生就輸了、就一定會晚景淒涼!

        其實幸福人生條件不是只有「財富」而已,還有心靈上的感受!許先生的力量應該用在轉化自己的心境,如何讓自己更放鬆、更開闊的生活。用「豐盛」與「知足」取代「擔憂」與「追逐」。發自內心覺得生活很豐盛、很知足,這樣的意識能量流動就會造就自己「真的」很豐盛又很滿足;而一直擔憂與追逐,就會讓自己更沒有安全感。過份的抓取,於是手臂跟手指就受傷了,最終受苦的還是自己啊!

  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回到這次的主題,關於手指疼痛的治療,不能只有治療疼痛的手指,從手指延伸到手臂、肩膀的肌肉與經絡的硬結處都要一一處理。如果有長期手指反覆的疼痛,很難治癒,那就連心靈的糾結也要照顧到,才會好得完全!

             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  

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

牙關緊,嘴巴張不開

 




 

        牙關問題的症狀有:嘴巴開合時,關節有「咔、咔」聲;牙關緊閉張不開、耳前關節疼痛;嘴巴張合時,關節疼痛。

        牙關的問題,大部分跟牙關周圍的肌肉與頸椎肌肉緊繃有關,甚至跟肩關節或是手臂有過舊傷有關。

        牙關的問題也反應了情緒,例如:生氣、焦慮、壓力。

        所以治療方向有兩個,一個是放鬆相關的肌肉、筋膜。另一個是釋放情緒與壓力。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舉例子來說明。

        60歲的謝女士(化名)反應嘴巴張開時,牙關有「咔、咔」的聲音,而且感覺牙關很緊,有點張不開。其實她以前就感覺牙關比較緊了,只是當時不妨礙生活就不管它。最近開始有「咔、咔」聲,而且更緊了!原本以為是牙齒的問題,但是看過牙科,牙醫說牙齒沒有問題。

        我問她最近是不是比較忙、壓力大啊?她說是,這兩、三個月接了一個大案子,正在緊密的籌備中,所以經常來回的奔波。但是她不感覺有壓力,因為忙得很開心啊!

        我告訴她,身體不會說謊,如果沒有壓力,牙關就是放鬆的。是你專注在工作上,你的意志力帶來興奮感及幸福感‧‧‧等等的正向情緒,而讓你覺察不到身體的訊息。也就是成就動機很強烈,一直拼命往前跑,但是身體已經承受不住了!

        她很有智慧的說:「喔!我懂了,就是『咬牙切齒』的狀態。」

        呵呵!「咬牙切齒」的形容很貼切!就像我們握緊拳頭,嘴巴緊閉、咬著牙,告訴自己「加油!」、「我一定可以!」時的狀態就是。而生氣時,同樣也會有這個「咬牙切齒」的肢體動作。

        她說:「前一陣子疫情期間,工作量減少,那時真的感覺全身都是放鬆的!但是,總不能都不工作吧?」

        生活還是要繼續,但是既然牙關已經緊給你看了,就代表需要調整啊!多運動、親近大自然、用熱水泡腳、自己多按摩、多笑,都是好的方法。飲食也要改變,不要吃火氣大、濕氣重的食物,讓身體保持在平衡的狀態,減少因為不當食物帶來的能量消耗。而且燥熱食物(例如:辛辣食物、油炸的、烤的食物)會使得肝臟容易發炎,而中醫認為「肝主筋」,肝臟發炎導致筋膜緊繃,牙關開合由肌肉控制,筋膜緊繃就使得牙關活動更不靈活。

        她回應:「喔!有,我有注意飲食,盡量不吃吃燥熱的食物。這一陣子排便還算順暢,也不會喉嚨卡痰。」

        經過推拿與牙關相關的肌肉與經絡、穴道後,謝女士明顯感覺到牙關放鬆了,「咔、咔」聲音還有,但是輕微一點了。與牙關相關的穴道有:耳門、聽宮、聽會、頰車、下關、翳風等等;相關的肌肉就是咀嚼肌、顳顎關節周圍的肌肉、顳肌,以及頸椎兩邊的肌肉。

        第二個例子是18歲的徐小姐(化名),牙關緊閉張不開,咀嚼食物跟說話時很不方便。

        徐小姐身材很瘦,說話時的態度很退縮、沒有自信。我感覺她承受很大的壓力!

        跟她聊聊之後,發現她的壓力來自她的媽媽。

        她的媽媽屬於「快、狠、準」的個性,能力好、行動力強、說話速度快又大聲。剛好跟徐小姐的個性相反,徐小姐的媽媽不理解這個女兒跟她是不同的,沒有採取適當的教育方法。徐小姐跟不上媽媽的腳步,生活充滿挫折。於是經常哭泣,只要媽媽稍微大聲一點說話,她不知所措,情急之下就哭了!她一哭,媽媽的態度就更沒耐性了!

        長期焦慮的結果,徐小姐的牙關就出問題了!

        治療徐小姐的牙關,要從兩個方向著手,身體方面,放鬆牙關與頸椎、肩膀的相關肌肉與經絡;心靈方面,要轉化她跟媽媽之間的相處模式。她現在已經長大了,已經不是小孩了,很多事情有能力處理,要勇敢的跟媽媽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
        而徐小姐的媽媽要認知到,有些能力可以用在工作上,但是不能用在家人相處上。因為工作講求效率與成果,而家人相處則需要時間互相陪伴,慢慢醞釀感情。

        有關牙關緊、嘴巴張不開的症狀,如果只治療牙關,不轉化情緒,牙關的症狀不會消失。請找到背後的心理因素並好好處理,再加上放鬆牙關的相關肌肉與經絡,就好得徹底了!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

痔瘡

 




 

        黃先生(化名)一坐在診間就說最近不知道怎麼搞的,痔瘡一直出血。

        我問他是不是有吃到辣的食物?他說有。我告訴他,吃到辣的食物,就會引起痔瘡發作的。他問:「但是以前偶而也會吃到辣的,也不會引起痔瘡出血啊。」我問他最近有久坐、久站嗎?他說沒有,生活跟以前差不多。

        我告訴他:那就是你最近心情不好,很焦慮,或是生氣。該說出來的話沒有說,你很壓抑,痔瘡就出血了。或是不喜歡自己、討厭自己,也會引發痔瘡。你有嗎?

        他沒有回答,空氣一陣凝結,我把視線從病歷移到黃先生的臉上,他的嘴唇緊閉,眼珠子左右移動著,似乎腦中有千絲萬縷的畫面正在上演。我又等了幾秒鐘,他終於開口問:「情緒,真會有影響嗎?」我舉了幾個身邊的案例跟他說明,有痔瘡的、骨折的、膝蓋痛的,都跟「情緒的糾結」與「緊緊抓住不肯變通」的觀念有關。黃先生靜靜的聽著。後來提了些問題,想瞭解這些案主的年紀與糾結點。

        我感覺他仍然不想談自己的事情,我知道有些人不習慣跟別人討論自己的心事,於是告訴他:「沒關係,你自己想一想。」

        當我們有剛才說的那些情緒困擾的時候,肛門附近的肌肉跟相關經絡就會緊縮,加上又吃了火氣大的食物,就容易引起痔瘡發炎而出血了。如果是短暫的火氣大,只要改變飲食,症狀兩、三天就會消失。但是如果一直痔瘡都是腫腫的、出血,就是情緒一直都沒有抒解。

        接著向黃先生說明治療計畫的三個方向,一個是放鬆肛門附近的肌肉跟相關經絡,這樣痔瘡就容易消腫了。第二是不要再吃到火氣大食物了!辣的、油炸的、烤的食物都不要吃。可以吃水煮綠豆水、水煮苦瓜來加速清熱、解毒。第三是調適心情。該說的話勇敢說出來,不要壓抑自己。

        「其中只有第一個我幫得上忙,剩下的要靠你自己了!」我說。黃先生深深呼出一口氣,點點頭。

        身體不是一個機器,身體裡的每個細胞、每個臟器都是有感覺、有意識的,身體承受了沒有說出口的情緒,積壓久了,就生病了。所以,生病時除了尋求身體的治療之外,也要釋放自己的心靈。

 

          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

轉個彎,身體與心靈就自由了!

 





 

        當我們老是為同一件事情困擾的時候,那是因為我們的想法從未改變。轉個彎,換個想法,結果就不同了!

        64歲的賴女士,8年前(2013年)做健康檢查的時候,有一項「癌症指數」過高。她自己查資料,「癌症指數」過高,不代表一定罹癌;同樣的,「癌症指數」正常,也不代表一定安全。

        她一直告訴自己,不要多想,先觀察再說。但是「可能罹癌」的念頭,時不時的就出現一下,她的心情就往下沈一點。

        癌症的陰影一直籠罩著她,幾天之後,她實在受不了了,於是獨自開車到山上,曬著太陽,看著遠方的藍天、白雲,她問自己,為何會罹癌?如果心情上有什麼糾結的話,那就是多年來的婆媳關係了!

        賴女士結婚後跟夫家一起同住。生子後,就辭職專心帶小孩。賴女士想當個好媳婦,因此非常在意婆婆對她的評價。偏偏婆婆又是個喜歡主導一切的人,賴女士經常在心裡掙扎,這個家明明是我的,為何事事都要聽你的?

        當時(2013年)孩子都大了,可以獨立生活了,於是賴女士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,她決定讓自己脫離這樣的婆媳關係,開啟新的生活模式!

        她找到幾個喜歡的組織跟團體,全心投入的做志工;她喜歡旅遊,當年孩子還小的時候,就經常跟朋友還有朋友的小孩,一行十幾個人一起出遊。現在不用帶小孩了,就自己規劃國內旅遊以及國外自由行,邀請朋友一起瘋旅遊!

        她當志工服務別人,在別人的笑容與感謝中,找到自己的價值。看到那些被她服務的生命,有所突破與成長時,她更開心!

        閒暇時,跟好朋友一起旅遊,感受大自然的豐盛與美好,心胸也跟著開闊起來!

        在繽紛的心情中,不知不覺就過了8年了!

        現在的她,生活雖然忙碌,但是開心又充實!每天吃好、睡好,對於當年那個「癌症指數」過高的檢查報告,她早就不在意了!婆婆還是當年的樣子,但是婆婆的一言一行已經影響不到賴女士了!賴女士出門旅遊會帶禮物回來給婆婆,孝敬婆婆,讓她開心!

        賴女士的丈夫偶有怨言,賴女士則是陪丈夫到餐館好好吃一頓,安撫一下;孩子們則是讚美媽媽六十幾歲了,還能上山下海,擺出年輕人的姿勢拍照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仔細想想,自己才是最應該對自己負責的人!沒有什麼可以困住自己的,能綁住自己的只有不肯改變的固執觀念!

        賴女士面對可能的身體病痛,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。不需要埋怨他人,自己找解答,最後得以從糾結的關係裡,掙脫出來!心靈解放了,身體就跟著解脫!

        所以,想法轉個彎,身體與心靈就自由了!

 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