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

夏天消暑良方

 



 

        我們提供一個全家人都可以一起吃的夏天消暑良方。

        夏天天氣悶熱,容易感覺煩躁不安、頭脹、頭暈,容易中暑,這個方子適合平常保養身體,不需要等到有中暑症狀,感覺天氣悶熱就可以吃了。

        藥材如下:蓮葉(蓮花的葉子)一片,新鮮的、乾燥的都可以(乾燥的蓮葉,中藥店可以買到。)。冬瓜一斤(600公克),連皮、連子、連果肉都要用到。

        蓮葉跟冬瓜熬煮一個小時,要加多少水分熬煮,就看多少人要吃,請自行調整。

        冬瓜可以吃,也可以不吃。

        熬好的藥湯請溫熱的喝,不要喝冰冷的。

收聽平台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喜马拉雅

https://www.ximalaya.com/zhubo/300080863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 

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

夏天來了,預防中暑與熱衰竭的方法


 








        現在是北半球的夏天,在高溫環境下活動,容易出現悶熱感、頭脹、頭暈、胸悶、煩躁、呼吸不順的症狀。有些人還會感覺身體重重的、沒力、提不起勁。這些症狀是輕症的熱衰竭。如果汗流不出來,體溫升高,就容易造成重症的中暑,甚至昏迷。

        我們提供4個方法來預防中暑與熱衰竭。

        一、多吃菱角絲瓜。(請看圖片)注意:菱角絲瓜又稱為角瓜,其他品種的絲瓜不具有預防中暑的效用。

        二、用菱角絲瓜的葉子熬湯喝。

        新鮮的菱角絲瓜葉3片,或是曬乾的菱角絲瓜葉4片。加水熬煮半個小時。(因為角瓜有生長季節,所以可以在適合的季節種植,把葉子曬乾保存,留待夏天使用。)

        三、清暑熱中藥。

        藥方如下:青蒿三錢(11公克),甘草2片。泡在滾開的熱水裡,5分鐘後,就可以喝了。藥材可以重複泡兩次。

        四、飲食清淡。

        夏天室外溫度高,如果體內溫度也偏高,就容易中暑。所以,夏天飲食要清淡一點,不要吃燥熱食物,維持體內環境在平和與中庸的狀態,就可以適應高溫的天氣。

        夏天的食物,請不要吃肉類,包含家禽、家畜的肉類都盡量不要吃。水產類食物,可以吃一點魚,其他水產類都不要吃。盡量以蔬果類食材為主的素食。

        食物的烹調方法也請使用清蒸與水煮,不要油炸、油煎、燒烤,因為炸過、煎過、烤過的食物就火氣大了。調味料使用也是一樣的,避免燥熱、辛辣、刺激性的調味料,例如:辣椒、胡椒、咖哩、沙茶、生薑。

        總結預防中暑的方法,請多補充水分、飲食清淡、多吃菱角絲瓜。如果已經出現症狀,像是:頭脹、煩躁、胸悶、提不起勁,請吃菱角絲瓜葉子熬湯、清暑熱的青蒿甘草湯。

收聽平台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喜马拉雅

https://www.ximalaya.com/zhubo/300080863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 


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

調整好體內環境,就能適應外在環境

 






 

        我們居住的地區有不同的氣候型態與天氣變化,例如:寒冷、炎熱;乾燥、潮濕。如果適應不良,氣候與環境也是我們生病的原因。我們不能改變天氣,但是可以改變自己。只要調整好體內的環境,就能平安的度過各種氣候變化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如果是因為氣候、環境引起身體不舒服,不要因此就怪罪天氣,或是忍受痛苦,也不需要靠藥物,只要改變自己,都有辦法可以改善的!

 

☆☆☆☆☆☆

 

        舉兩個例子來說明。

        63歲的董太太(化名)幾個月前因為肺腺癌住院治療,出院後,董先生、董太太決定搬家到山區居住,山區空氣好又安靜,他們想親近大自然,放慢生活步調,找回身體健康。

        但是在某些季節裡,山區經常下雨,他們的親朋好友們擔心山區濕氣這麼重,會不會越住身體越差?這些關心的意見時常干擾董太太,讓她有些焦慮。

        最近她的雙腳長出紅色小疹子,很癢,她覺得是「濕疹」,一定是山區的濕氣太重了!這些疹子雖然只有0.2公分這麼小,但是對董太太造成的心裡壓力卻很大!讓她無法全然放鬆的住在山區的新家。

        我跟董太太說,不見得山區一定濕氣重,在地氣充足、通風良好的地方,濕氣很容易散開的。再來,只要我們懂得調整身體,就能跟外在環境和平共處。所以先從檢查自己的身體做起。

        雙腳長疹子,表示身體留著過多的水分,加上吃進來的火氣,就會在下半身發疹子而且還會癢。可能吃太多水果、喝了冷水,又吃了火氣大食物造成的。董太太說她每天打蔬果汁喝,還會加生薑片。

        董太太這樣的吃法,等於大量吃極端的食物,一個極端是濕氣,就是生的蔬菜跟水果,另一個極端是火氣,就是生薑片。身體受不了,就長疹子了!解決的辦法就是減量吃,或是停止吃,然後改吃「中庸」的食物,身體就能漸漸回到平衡。

        再來,也需要依據當時的氣候環境,吃適當的食物來調節身體。例如:經常下雨的潮濕天氣,如果發現自己有白舌苔、肚子悶悶的、手腳冰冷,就是濕氣重了,吃點薏仁、冬瓜、車前子粉來除濕氣、通大便。也要減少濕氣重食物的攝取,這樣就能跟外界的天氣達到平衡。

        觀察天氣與自己的身體,做動態的調整,這樣就能適應環境了!

        董先生說,他不覺得家裡濕氣重,因為他在家裡都是打赤腳,地板很乾燥,踩著不黏腳的。而且窗戶經常有風吹進來,感覺很涼爽!我告訴他,這就對了!如果房子確實是適合的,那就不要管別人怎麼說,自己感覺舒服最重要。把心安定下來,心裡安穩了,疾病自然消失!

        第二個例子是51歲的顧先生(化名),2010年被公司派到德國工作一年。他經常吃當地的冰淇淋、優格等等的奶製品。2011年回國後,手腳冰冷的狀況就開始出現,到了冬天更是嚴重到腳部長凍瘡。不論他怎麼保暖,症狀都沒有好轉。

        可能在德國大量吃冰品累積的寒氣造成這些症狀。

        2016年的冬天他開使用熱水泡腳,每天泡腳兩次,連續泡腳4個月。冬天期間不再喝冷水、吃冰品,只喝溫、熱開水。這個冬天,手腳不再冰冷、也沒有長凍瘡。他非常開心!

        2017年冬天,他到日本滑雪,在日本的低氣溫考驗下,凍瘡沒有再發作。長凍瘡的症狀算是完全好了!

        此後每年冬天,顧先生都會用熱水泡腳,來保暖身體、促進血液循環。

        從顧先生的例子中我們推測,德國的氣候比較乾燥,他吃了大量生冷的食物,身體還撐得住。回到台灣後,台灣的氣候比較潮濕,身體就出狀況了!

        還好,他使用熱水泡腳,排除體內寒氣與濕氣,等到身體平衡了,就算到日本更低溫的環境下,都能適應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氣候型態,的確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。當我們的身體出現狀況的時候,就是在提醒我們應該要改變飲食內容與調整生活習慣,來適應當時、當地的天氣型態。

        不用抱怨氣候不佳,也不要感嘆環境不順,調整好體內環境與心境,就能悠遊於各種外在環境了!

 

收聽平台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喜马拉雅

https://www.ximalaya.com/zhubo/300080863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

 

 

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

充分休息與放鬆,能加速身體好轉






        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不舒服時,首先要做的反省自己,再來改變自己,最後才是尋求醫師、治療師的幫助。

        甚至於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或是吃藥,只要充分的休息,讓自己放鬆,身體就會好轉了。

       舉個例子來說明。

        61歲的何女士(化名)左手臂向背後伸時,只能摸到腰部,肩膀就痛得要命!無法再往上摸到背部。這個狀況已經拖半年了,肩膀狀況持續惡化,活動範圍越來越小。

        推拿、按摩、拍打是治療肩膀酸痛的好方法。放鬆肌肉與筋膜,打開肌肉間的沾黏,把停滯在血管裡的瘀血清出來,酸痛就會改善。

        每次推拿結束後,何女士的肩膀活動範圍都會加大一點,疼痛感也減少一點。但是治療一個月下來,改善程度很緩慢。

        她的脈象顯示身體元氣不足,消耗能量太多了,根本來不及補回來。我問她平常很忙嗎?睡眠如何?她說:可以睡得著,但是睡的時間不夠。她晚上1230左右上床睡覺,設定鬧鐘每天固定清晨530起床,做瑜珈,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。

        工作內容排得滿滿的,她喜歡自己忙碌而充實的感覺,每當完成一個工作項目,她就非常有成就感!空閒時間會約朋友見面、吃飯、聊天。可以說分秒都不空過!

        我問她會不會感覺身體很疲累?她說:會啊!覺得好像都沒有睡飽!我請她早一點睡覺,工作量減少一點,分一點時間來運動、練功、靜坐。多到郊外曬曬太陽,吸收大樹釋放的芬多精。這樣做可以減少元氣的消耗,肩膀會好得比較快。

        但是她還是醉心於工作與社交生活,犧牲睡眠與休息時間,已經成為習慣。而且她認為跟朋友見面很開心,沒有壓力,應該要常常這樣做。我告訴她,跟朋友見面吃吃、喝喝,看似沒有壓力,但是不能放鬆!因為要聽別人說話,自己也要說話,腦袋不停思考、運作,身體也不得閒,嘴巴要動、眼睛要看、脊椎得伸直撐著。能量都用在這些外在事物上了,就不夠來修補身體,身體好得很慢!

        後來某一天,何女士說感覺肩膀好很多!以前練習瑜珈時,總感覺腰部緊緊的,現在也放鬆了,可以更自由的伸展!我驚訝的問她做了什麼,為何改善這麼多?她說她只要感覺想睡覺,就上床,不再硬撐。也不設鬧鐘了,睡到自然醒。

        她調整生活步調後,果然後續的治療進步神速!她越來越可以自由的伸展肩膀,不再疼痛。

        所以當我們身體或是心靈出現症狀時,先靜下來問自己,是不是沒睡飽?是不是勉強自己硬撐了?是不是食物吃得太過份了?然後調整生活作息、改變飲食習慣,讓身體與心靈充分的休息與放鬆。加上運動、練功,全然相信自己的自癒能力,身體會慢慢好轉。

        不只是療癒身體的酸痛需要這樣做,一般的慢性病、重大疾病、不孕症也是一樣的,如果不想一輩子吃藥,改變自己是唯一的出路!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

 

喜马拉雅

https://www.ximalaya.com/zhubo/300080863

 

Google播客

https://podcasts.google.com/feed/aHR0cHM6Ly9hcGkuc291bmRvbi5mbS92Mi9wb2RjYXN0cy9iMTljZTU0Ni1jNThhLTQzM2YtOGYzNi1hYjhjZGU4ZTRkNjkvZmVlZC54bW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