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

不管你打算維持現狀還是勇敢追夢,都要先愛當下的自己、熱愛生活

 



        40歲的潘呈佑(化名)身體狀況越來越糟,甚至懷疑是不是得癌症了?後來發現可能是對生活的無力感造成的。於是陷入兩難,想擺脫,現實不允許;想維持現狀,身體就走下坡‧‧‧。



        呈佑半年來頭髮全白,身高176公分,體重從65公斤爆瘦到56公斤,經常感覺胸悶、吸不到氣,肚子悶脹、心情煩躁,不喜歡自己,也無法好好愛家人。

        醫師判斷呈佑是「自律神經失調」,呈佑則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的。呈佑有一個認識20年的好朋友認為,是因為失去夢想才對生活產生無力感。

        呈佑重新審視自己,好像被他說對了!

        呈佑的夢想是當個文字工作者,他喜歡閱讀、喜歡寫小說與評論。大學畢業,正當要展翅高飛的時候,他的父母親認為當個公務員生活才有保障,於是呈佑放棄夢想,考上公務人員特考,任職於公家機關。

        20年下來,呈佑被生活消磨得忘記自己其實是會飛的!內心的衝動被藏起來,但沒有消失,身體記住了這個心裡跟現實有落差的感覺,用白髮與消瘦來提醒自己正視他。呈佑意識到,好像真的是因為工作內容不是自己想要的,所以總是看同事不順眼、無奈、提不起勁。

        現在呈佑有妻子、小孩要照顧,不敢輕易變動,但他的求生意志還是推著他去看見內心的渴望,加上身體又這樣子,呈佑很迷惘。

        最近剛好有個機會,讓呈佑發揮所長,為一個慈善團體寫採訪稿,我跟他說:「太好了!就接吧!從這裡開始起步追夢!」但是妻子有意見,像潑了一盆冷水,呈佑的熱情瞬間熄滅‧‧‧

   


        呈佑的脈象確實很無力,電池快沒電了,身體跟心靈都跑不動,處在低落狀態。

        呈佑體氣不足,如果旁邊的阻力精神飽滿,這樣的呈佑是無力突破的。難怪他會陷入自責,覺得自己不是個好爸爸、好丈夫!

        既然夢想已經浮到台面,而呈佑也意識到需要改變,這是個好徵兆,但是不是個好時機,還需要等待,就像是是跳起來前的蹲下,先儲備力量!

        這段期間呈佑可以做的是安靜下來,修練身、心。

        先學習接受現況。我們要懷抱夢想,但也要愛眼前的自己,接納那個被別的力量左右而變得脆弱的自己。感謝自己還堅持著,還抱著希望,沒有放棄!

        放寬標準,包容那些看不順眼、看了很煩的人,他們就是處在那個狀態,做了他們認為對的事啊!

         我們之所以還不能展開新計畫,是因為還有功課要學習,也許是得消溶我執、對某些人的負面看法、不合意就生氣的脾氣。

        也不要認為自己是受害者,怪罪別人:要不是某某人阻止,我早就怎麼樣了!說到底,那都是自己的選擇啊!

        等到自己能在各種責任、義務中找到樂趣;就算夢想還在遠方,自己仍然熱愛現在的生活,機會就來了!因為這時候的你,元氣滿滿、內心充滿力量,可以勇敢的去追夢了!

        修練心靈,靜坐是很好的方法。


        身體方面,多到大自然裡走走,赤腳踩在泥土上、海灘上,可以幫助身體活躍起來。經常輕柔的按摩自己的胸部,邊按摩邊跟自己說話:我熱愛生活、我愛自己、我接納所有的自己、我是圓滿的。

        呈佑說:「我想練習太極拳!多年來很想打拳,但是遲遲沒有採取行動。現在身體這個樣子,不能再拖了!」

        喔!太極拳是很好的修身、練心功法,很棒的開始!

        所以,不論心裡還有什麼未完成的心願、夢想,也不論現在的生活都多艱難,都要愛自己、找到生活的樂趣、持續的鍛鍊身體,耐心等待,然後最好時機就會來到!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 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?fbclid=IwAR0MfH7lC5vk9JeVDjEj-nDaVm6d_Mio8KzVENb-gu5UBQba6J3qivaajr4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?fbclid=IwAR0NruO6P-RhiYEZXDKU1t2TdEecDvxJibLrUDwjRYPbfGfGcmLIb9A4h3k

 


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

問與答2 練習超慢跑引發腳踝痛,是因為姿勢不良嗎?

 




    問:我練習超慢跑一個月,現在走路腳踝會痛,轉動腳踝的時候,感覺腳踝緊緊的,是不是因練習超慢跑的時候,姿勢不良引起的?

    答:不一定。很可能是原本腳踝就有舊傷,導致肌肉緊繃、筋膜扭曲,練習超慢跑的時候,頻繁使用腳踝,才會痛。

    問:喔,對,我的腳踝以前受過傷。那我現在該怎麼做?

    答:1、經常熱水泡小腿。天氣熱,水溫不用太高,泡久一點就可以了。2、經常按摩小腿、腳踝、腳掌、腳趾。按到痛的地方,不要用力過猛,輕輕的多揉一揉。拍打也可以。

    問:那我還可以練習超慢跑嗎?

    答:先暫停一陣子,讓腳踝修復。然後觀察腳踝的反應,走路不痛了、也不緊繃了,就繼續練習。暫停這段期間,還是需要動一動,持續以前腳踝不痛的運動,不要整天坐著。


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

問與答1 優格可以吃嗎?

 



問:最近市面上有一款╳╳優格賣得很好,請問優格原味可以吃嗎?謝謝。我感覺吃了身體比較燥熱,是因為牛奶發酵嗎?

答:是啊,優格是牛奶發酵的,牛奶對於人體而言是有火氣的。

問:發酵的產品像味噌,它是公認的養生品,那優格有益生菌對腸胃好,不是嗎?

答:不管這個產品多好,只要對你的身體不適合,就不要吃。你的身體、你的感覺才是主人,公認、研究、實驗,都是輔助我們去認識這個世界,但最後決定權在你自己。

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

成為照顧身體的高手,沒有比「阿諛奉承」更好的了

 



        對身體「阿諛奉承」的意思是,順著身體的意、給身體拍馬屁,這樣身體會對我們處處關照,我們會吃得香、拉得出、睡得好。

        馬屁要拍得好,就要瞭解身體在意什麼、期待什麼,「察言觀色」就很重要了。明白身體喜歡什麼、討厭什麼,然後給身體最合意的禮物,就是照顧身體的高手了。

        為什麼要順身體的意,而不是順我們自己的意?這樣才不會因為誤判「我想要」但「身體不想要」而傷害身體。


        先來說說曉瑜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 曉瑜說她的肚子最近幾天經常發脹,晚上睡覺時,好像肚子裡面放了一個大包一樣的壓著,根本睡不著!一開始脹氣是因為前幾天跟朋友去台東旅遊,晚上吃了幾塊炸薯條跟炸地瓜,外面裹著酥脆黃色的外皮,很好吃!但是1個小時後,就感覺肚子沒有消化,脹到很難受!從那時候起,連著幾天肚子都處在發脹的狀態,而且每天的大便量很少。

        我按一按曉瑜的肚子,右邊肋骨下方有一塊硬硬的,感覺像有一根橫放的香腸在肚子裡面一樣,搭配脈象來看,曉瑜的脹氣是肝臟發炎引起的。因為吃了油炸的食物,油膩與火氣傷害到肝臟,進而影響大腸的工作,就引起肚子脹氣了。

        曉瑜說:「可是我只吃3塊而已,其他人吃很多,怎麼都沒事?」

        別人為何沒事的原因有很多,也許是身體處理油膩食物的能力比較好,也許不是「沒事」,是「有事」,但不是表現在肚子脹氣,可能是臉上長痘痘、長蕁麻疹,或是便秘、痔瘡之類的。本來每個人的身體特質都不一樣,不能這樣跟人家比。

        唯一能確定的是,身體用脹氣在說:我不喜歡油炸食物,別再吃了!

        曉瑜說:「唉!這樣我心裡有點不平衡‧‧‧。」

        我知道,想吃但是身體承擔不了,就很受苦啊!你的身體本來就有自己的樣子,不一定符合你的期待,站在「討好身體」與「討好慾望」的不同角度來看能吃什麼,兩個結果會差很多!接受身體的特質,順著毛摸,就能平安無事。硬要跟身體作對,吃一些銷魂但是身體消化不了的,就爆肝給你看啊!


        我們從小就習慣跟別人比較,只剩下「身體」這個項目,我們可以誠實的做自己,不必跟風。有些食物很美味,但卻不適合身體,請勇敢的跳過!

        曉瑜問:「那我怎麼知道身體能不能吃什麼?」

        花點心思,仔細的觀察自己。身體跟我們這麼親密,一定會有訊息傳給你的。像有人吃了橘子就想拉肚子,就表示身體不喜歡橘子;有人吃了梗比較硬的蔬菜,就反胃、想吐;吃了麵疙瘩就胃痛;吃了紅豆麵包,爆發蕁麻疹;吃麻辣鍋就大便出血,就是不要再吃的意思了。

        我問曉瑜,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,就是吃得很很滿足,而且身體是舒服的?曉瑜說有,有一次把青菜、番茄、雞蛋、蕎麥麵,全部煮成一鍋,淋上醬油,非常好吃!而且吃完肚子是舒服的。

        我又問:那當天晚上睡眠好嗎?隔天大便順嗎?再隔幾天,身體有什麼症狀嗎?曉瑜說都好好的。

        這就對了!這就是順身體的意,身體就會很開心!


        曉瑜問:那我現在該怎麼做?

        減少每餐的食量,甚至一天吃兩餐、一餐就好。多吃通大便的蒸紅木瓜、蒸蘋果、蒸芭蕉。油炸、烤的、辛辣的食物都不要吃。多按摩肚子。直到排便正常、肚子舒服為止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照顧身體除了真心對身體好,還要「阿諛奉承」!觀察身體,給身體需要的,身體滿意了,就會對你好,這樣不管什麼體質,都可以和平共處、幸福一輩子!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 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?fbclid=IwAR0MfH7lC5vk9JeVDjEj-nDaVm6d_Mio8KzVENb-gu5UBQba6J3qivaajr4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?fbclid=IwAR0NruO6P-RhiYEZXDKU1t2TdEecDvxJibLrUDwjRYPbfGfGcmLIb9A4h3k

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

想療癒自我嗎?舊的不去,新的不來,請勇敢的斷捨離吧!

 



        囤物與疾病有關係嗎?有喔!

        愛堆積東西、不用的物品捨不得送人或是丟掉,就表示不肯丟掉舊想法,在舊的行為模式裡不斷輪迴,心靈受苦,身體就跟著生病。

        不論是心靈上的不自由,或是身體上的不健康,都跟我們不自覺的習慣有關,只要我們勇敢的跳出舊的應對方法,改變習慣、去除習氣,開始用新觀念生活,身、心都會得到轉化。

        最近聽到幾個故事,引發我的好奇心:是不是捨不得清理家中多餘物品的人,身體就容易生病?是不是做到斷捨離的人,舊疾與舊習也會斷捨離?


        先說說我自己的例子。

        某天在網路上聽到一個人說:「每天花5分鐘斷捨離」,我感覺很有道理,流動的能量,才是本來的樣子,於是開始清理家中很久都沒有聽的音樂光碟、歌手專輯,送給社區的人。每天花1個小時,連續兩天,總共送出三十幾張光碟,也清出兩大袋的垃圾。看到光碟不再塵封,找到新主人;再看著書櫃清空、乾淨,心情大好!

        後來陸續聽到一些很有智慧的人分享人生體會,我決定跟著一起做。例如:過去的人生不用懊悔、傷心,也不用花力氣修補,過去就過去了,現在開始新的「去我執」的人生。

        「去我執」的觀念,似乎在我真的把東西「去我執」之後,更清楚的被點亮,更明白該怎麼做。

        一個月後,生活中發生一些不順心的事情,一開始我也是冒火、生氣,但我有意識到不能陷在「受害者」的情緒裡,不要壓抑、也不要反覆辯解:不是我,都是你如何、如何,最後導致激動的爭辯、吵架。

        我學習跳出來,保持距離的看著,不要評斷對錯。

        幾個小時後,不順心的狀況改善了,彼此又可以心平氣和的對話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改變是一連串的,一個小小的觀念先扭轉,一些小小的執著先丟掉,自然就會有安穩的意識升起,讓自己跟對方都好過。

        再來說說我聽到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 乾癬症狀反覆發生的雅平,就是個捨不得丟東西的人。因為小時候的生活很匱乏,吃不飽、穿不暖,所以下意識的想抓住東西,連30年前的舊課本也捨不得丟。

        斷捨離對她而言很困難。

        這是家族能量場的遺傳,雅平的媽媽也是一樣的,60年前的衣服還留著、10年前的瓶瓶罐罐堆滿家裡。房間的雜物多到只剩下跟身體大小一樣的床可以睡覺。

        其實小時候的匱乏早就過去了,現在衣食無缺,但是心裡仍然有「沒飯吃、沒衣服穿」的擔憂,心裡不安,就容易回到過去舒適圈裡的習慣,舊疾就來了。


        67歲的民雄(化名)經常看不慣老婆的行為、也看不順眼小孩,2年來每天都只睡12個小時就醒來,整天擔心自己因為睡眠不足而得老年痴呆、得癌症,於是到處看醫師、吃藥。但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好轉,身體每隔一陣子,就會有新的症狀,然後再看診、再吃藥。

        民雄的家中有一個房間,是他媽媽的房間,民雄的媽媽已經去世6年了,但是民雄對媽媽有些愧疚,所以不敢、也捨不得動媽媽的遺物。

        舊的東西不清,舊的觀念不放,舊的疾病也不離。那個停滯的房間,就等於民雄心裡也有個糾結,能量卡在那裡,身體也會卡住。

        不論是別人傷害自己,還是自己對不起別人,請諒解他人,也原諒自己,才會有新的靈感進來,也許是找到更好的方法彌補,或是用更積極的方式應對。

        清出一條退路,這樣對自己、對對方都好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        41歲的晴文(化名)3年前結婚,雖然積極的想懷孕、做人工受孕,但是仍然懷不了孕。2年前檢查出癌症,現在則是卵巢癌、骨癌、肝癌、腦癌全部爆發。

        晴文家裡的習慣更誇張,因為捨不得花錢,所以發霉的食物照吃、發黑的牙刷照用。

        晴文的外婆、媽媽都是單親帶小孩,生活不容易,所以整個家族的觀念就是要愛惜物資、要存錢。到晴文這一代也保留上兩代要省錢的觀念,跟朋友一起出遊,晴文不出錢,都朋友請客。

        晴文的家裡早就不愁吃穿,甚至房產很多,但是舊觀念還是綑綁著大家,一定要抓緊錢財,才會有安全感。

        家族會遺傳共同觀念與行為,所以想改變家族習性,請從我們自己開始。用「齒輪」來比喻,晴文的外婆、媽媽、晴文自己就像3個卡在一起的齒輪,一個轉動,其他兩個也會跟著動,大家習慣用同一個模式生活。

        但只要其中有人覺察到了,願意停止轉動,就能帶動整個家族跳出舊模式。例如:學習感謝別人的付出,不要一塊錢、五塊錢的斤斤計較,吃點虧、讓別人多賺一點也沒關係。善待他人,捐獻金錢、時間、體力給需要的人與團體。善待自己,過期的食物、過期的人就丟了吧!


        你也有一直重複的不好經驗嗎?也有一直發作的舊疾嗎?家中也堆滿東西嗎?動起來吧!清理家中的雜物!請勇敢的斷捨離,騰出新的空間,能量就會流動起來,流通的能量會帶來新的契機,你會有一個全新的自己!

收聽平台

 

Soundon

 

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b19ce546-c58a-433f-8f36-ab8cde8e4d69?fbclid=IwAR0MfH7lC5vk9JeVDjEj-nDaVm6d_Mio8KzVENb-gu5UBQba6J3qivaajr4

 

Spotify

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0PjGYClSBK6UCJM8SKTjth?fbclid=IwAR0NruO6P-RhiYEZXDKU1t2TdEecDvxJibLrUDwjRYPbfGfGcmLIb9A4h3k